2025年1月9日,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三届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
下午的“水果自动采摘机器研究”课题研讨闭门会议,由著名未来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未来研究会首席顾问秦麟征主持。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杨树委员会主席,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伟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副司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方言;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延岐;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产学研分会会长姜有文;中国未来研究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丁华;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水果自动采摘机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温剑波;技术总监夏辉;软件工程师覃活彬;以及课题组成员李仲好、温清雪等出席。
“水果自动采摘机器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温剑波,是惠州大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2024年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2024年入选《致敬建国75周年最美管理者风采录》,惠州大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创始人广东润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法人。他所创建的惠州大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一家以工农业自动化技术为核心,深度聚焦工农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与标准化自动设备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8年成功研发全球首台智能粘钻机,指甲油自动涂布机器,推动饰品行业快速实现工业自动化。目前公司研发项目有:水果自动采摘机器人、物理保鲜技术等。
据了解,此次项目的立项背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水果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摘环节一直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为提高采摘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果品质量,惠州大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决定研发水果自动采摘机。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装备的准确性和效率已经达到或接近人工水平,这为水果自动采摘机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于高效、省力的采摘工具需求迫切。同时,一些高海拔、危险环境或人工难以到达的果园,更需要自动采摘设备来替代人工。同时国家对农业科技研发和智能装备制造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都对项目有了支撑依据。

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后可以首先提高采摘效率,水果自动采摘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采摘任务,大大提高采摘效率,缩短采摘周期,为果农节省大量时间。
其次,降低劳动力成本,自动采摘机可以替代人工进行高强度、重复性的采摘工作,降低劳动力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升果品质量,自动采摘机通过精确控制采摘力度和时间,减少了对水果的损伤,从而提升了果品质量。对于高海拔、危险环境或人工难以到达的果园,自动采摘机能够轻松应对,确保采摘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自动采摘机还能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水果自动采摘机的研发和应用,是农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水果自动采摘机的研发和推广,将带动智能装备制造、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惠州大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定研的水果自动采摘机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研发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机器3D视觉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水果的高效、精准、安全采摘。这不仅将大大提高果农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还能有效提升果品质量,推动我国农业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和推广,也将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的发展中,惠州大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