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沙古道千年梦
回道张掖万古情
当大幕拉开,驼铃声穿透时空而来,400立方流沙从舞台倾泻而下,瞬间将我卷入张掖的千年烟云中。金戈铁马的铿锵声里,骠骑将军霍去病纵马飞驰,马蹄踏碎祁连山的积雪,汉家将士的呐喊与匈奴的嘶吼在声光电的交织中炸裂——这不是寻常的舞台,而是一条用科技与艺术重铸的时光隧道,将丝路重镇的兴衰史诗泼墨般展现在我的眼前。
霍去病马踏匈奴的壮烈,是整部剧的第一个灵魂震颤点。舞台硝烟弥漫,箭矢如暴雨倾泻,年轻的将军剑锋所指,汉军铁骑如潮水般席卷河西走廊。当“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八个大字在血色残阳中显现,汉武帝经略西域的雄才大略具象为眼前奔腾的马队与猎猎旌旗。这一幕不仅是对历史的复刻,更是对“张掖”之名由来的血性诠释——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一个地名从此成为中原王朝挺进西域的战略支点。
隋炀帝西巡的华章,则将盛世的恢弘推至巅峰。舞台陡然转换,暴风雪肆虐天地,皇家仪仗在深雪中艰难跋涉。随从倒毙,宫妃哀泣,而帝王銮驾毅然西向。当万国博览会场景开启,二十七国使臣衣冠粲然,龟兹乐舞翩跹而起,波斯商队珍宝耀目,舞台化作民族交融的熔炉。鸟型升降台托举着西域舞姬凌空旋转,数控水幕映射出焉支山的苍茫轮廓,科技手段让1300年前的“国际盛会”在当代重生。这一幕不仅重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唯一一次西巡至张掖的壮举,更揭示了张掖作为欧亚文明十字路口的永恒价值。
演出以“五道”经纬编织历史画卷:天之道泼洒丹霞的七彩神韵,商之道再现驼队穿越沙海的坚韧剪影,和之道演绎多民族在街市熙攘中共酿的烟火人间。最令人叹服的是舞台的“造境”魔力——沙尘暴铺天盖地时,细沙真实扑上面颊;暴风雪席卷而至时,寒气直透肌骨;当海市蜃楼在戈壁上升腾,全场观众仰首惊叹。39项专利技术打造的沉浸体验,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命现场。
落幕时回望,这场演出恰似一次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昔年张骞“凿空西域”的孤勇,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隋炀帝万国博览会的开放胸襟,在今日“一带一路”的宏图下产生强烈共鸣。当剧中西域商贾高喊“我大宛男儿强壮,骏马无双”,乌孙使者宣称“我乌孙商贸繁荣,金银无数”,丝路诸国对和平交往的渴望穿越时空,与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遥相呼应。
步出剧场,祁连山的轮廓隐入暮色,而心中波澜未平。这场演出以历史为炬,照见的不仅是古甘州的辉煌,更是中华文明在兼容并蓄中生生不息的密码。当《回道张掖》的鼓声渐息,留给当代人的叩问却震耳欲聋:我们将以怎样的姿态,在这条贯通古今的丝绸之路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对话?
沙幕垂天古道开,一城阅尽千年史。
金戈曾染祁连雪,驼铃犹带波斯烟。
今日重走丝绸路,不见当年孤旅难。
唯见丹霞映星汉,文明薪火永相传。
作者: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产学研分会会长姜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