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欢迎访问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成果
产学研深度融合,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大连与保定文旅发展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7/24

为总结“十四五”期间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文旅产业的实践情况,为规划编制“十五五”文旅产业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研究课题。2025年7月15日-23日,我分别前往大连和保定两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考察。

一、文旅热潮:两地繁荣见证产业新态势

大连文旅市场2025年上半年表现亮眼: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0.01%,入境游客达80.93万人次,激增77.67%。保定则借“五一”假期跻身全国热门目的地,西大街游客量同比飙升265%,直隶总督署增长131%。这背后,产学研融合成为关键推力——保定以“博物馆之城”建设整合百馆资源,大连则通过演唱会经济与工业旅游重构消费场景,两座城市以差异化路径诠释了“文化为核、教育筑基、产业赋能”的融合逻辑。

二、融合路径:产教协同驱动产业升级

1、共同体模式:构建产业需求直通机制

长三角生态休闲文旅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是代表性实践。安徽师范大学、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迎驾文旅集团联合发起,联动32家副理事长单位、44家理事单位,打造“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贯通的生态系统。重庆同步成立数字文旅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教材开发与虚拟仿真资源库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新媒体营销等新业态的实时对接。

2、校地合作:在地化激活文化资源

保定:依托“公助民办”模式破解非国有博物馆运营难题。例如顺平县民俗博物馆利用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王氏庄园场地,政府无偿提供空间,社会力量负责内容运营,既降低办馆门槛,又提升文化惠民覆盖面。

大连:盐化集团与海发集团打造“海盐世界公园”,将10万亩盐田转化为沉浸式文旅场景。游客可体验古法制盐、浓海水漂浮,盐田虾捕捞季更成为产业与旅游联动的爆点,年产量600万斤的盐田虾通过旅游体验实现品牌溢价。

3、标准研发:抢占行业话语权

四川旅游学院牵头制定《国际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等20余项国家标准;保定在博物馆建设中推动6项地方标准落地,将服务流程标准化延伸至“小切口”创新(如“两票换一票”惠民政策),凸显产学研协同对行业规范的塑造力。

三、人才共育:破解供需错位的创新实验

1、双向流动机制重塑师资结构

湖南女子学院与长沙融通长城宾馆共建“红色文旅+非遗体验”课程,企业高管担任实践导师,教师赴宾馆挂职研发非遗IP产品。四川旅游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46.29%,其“新羽-扬旅-鹏程-鲲鹏”人才梯队覆盖从技能新锐到行业大师的全序列。

2、实战化培养对接产业缺口

保定依托“馆校联动”开发研学品牌:中国古动物馆推出“我在保定修化石”项目,联合中科院专家开展科普讲座,吸引1.4万师生参与;大连梭鱼湾足球场以中超赛事为实训场景,联动31个球迷“第二现场”,实现球迷人均消费超2000元,为体育旅游人才提供真实商业场景。

四、科技赋能:数字催生文旅新物种

保定淮军公所博物馆以智慧化建设重构戏曲体验,通过沉浸式数字剧场让传统艺术跨界新生;大连文化产业集团出品环境互动戏剧《老酒馆》,融合角色扮演与AR解谜技术,复活辽南市井文化。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数据驱动。大连推行入境游客“一站式”服务,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提升支付便利性;重庆楠飞科技与高校共建数智文旅实训基地,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推动运营模式从经验决策向算法决策转型。

五、挑战与未来:构建可持续融合生态

1、当前痛点仍存:

1)机制壁垒:多数共同体依赖政策短期支持,企业持续投入动力不足;

2)资源错配:高校研发成果转化率低,如川旅院3100万元产教平台产值,相较文旅市场万亿规模仍显微薄;

3)数字化鸿沟:中小博物馆面临智慧化改造成本压力。

2、未来需聚焦三方面突破:

1)长效利益分配机制(如保定“三权分置”运营中国古动物馆);

2)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借鉴川观文旅智库服务巴蜀文旅走廊模式);

3)小微主体赋能(复制大连“粉丝之家”经验,以轻量化场景激活长尾市场)。

结语:大连的盐田虾跃出文旅产融合的浪花,保定的百座博物馆凝缩千年文化的新生。产学研融合绝非机械叠加,而是以人才为引、科技为器、产业为基的化学反应。当刀郎演唱会61588名观众的声浪与白石山地质博物馆的静谧形成和弦,我们听见的正是文旅产业从“流量狂欢”迈向“留量共生”的澎湃序曲。

未来已至:教育播种、产业扎根、科技灌溉的沃土之上,文旅之树终将以人文年轮定义生长的高度。

Copyright ©2025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高维智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40847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