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欢迎访问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研究成果
石壁上的刻痕一一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5/7/18

7月16日,我在大连调研之际,参观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刚踏进博物馆的大门,一股阴冷的气息就迎面扑来,仿佛无数个冻僵的灵魂裹挟着寒气擦身而过。耳畔似乎传来低声絮语,是呻吟,是啜泣?我止步凝神,却又悄然消散了,只余下空旷廊道里自己脚步的回响。

在狭窄的监室中游走,目光所及,皆令人窒息。低矮的牢房密不透风,灰暗墙壁上嵌着铁栅小窗,透进的光线微弱而吝啬,仅勉强能照见地上一片模糊的轮廓;锈迹斑斑的刑具冰冷陈列,散发着不祥的气息;而无数排列齐整的囚室,则如同一只只巨大而空洞的眼睛,沉默地凝视着每一个步入其中的后人。尤其令我战栗的,是那处狭窄、幽暗的暗牢,四周墙壁上至今留着斑驳的抓痕——那该是囚徒们在深不见底的绝望里,以指甲在冰冷石壁上刻下的最后挣扎。指尖轻抚那一道道凹痕,刹那间,仿佛触到了历史之痛——原来黑暗如此沉重,竟能压出如此深而长的印迹来。

日俄两个帝国,先后在此建筑了这座残酷的牢狱,在东亚的土地上竟上演着双重殖民的奇耻。俄国人筑起了初始的墙垣,日本人又添建了十五座车间,使监狱成为一座更加庞大的压榨机器。他们系统性地将囚犯分类关押,严酷压榨,使这座建筑不仅囚禁身体,更成为榨取血汗的残酷工厂。安重根义士曾在此慷慨赴死,他临刑前写下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竟成为黑暗牢狱中一道永不熄灭的微光。这些牺牲者之血,早把监狱的石头浸透了,使它们成为一块块凝结着耻辱与反抗的史碑。

0.png

走出博物馆大门时,阳光正烈烈地泼洒下来,明亮得让人有些睁不开眼睛。那光明如此慷慨,如此自由,与刚刚浸透其中的幽暗形成了天壤之别。但历史中的黑暗与耻辱,我们真的能轻易抛却么?馆内墙壁上那些刻痕,不只是石块上的伤痕,更是民族记忆里无法磨灭的印记。

历史并非凝固于某处,它如血般在民族血脉中奔流。当手指抚过石壁上那一道道无名者的刻痕,我恍然彻悟:每一道深纹,皆是黑暗时代在民族精神上刻下的印记,岂敢因今日阳光明媚便轻易忘怀?铭记这石壁上的刻痕,是为让光明不沦为虚妄,使自由不陷于浮薄——在历史深谷里,每一道刻痕皆是一声警钟的回响。


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产学研分会会长姜有文


Copyright ©2025 中国未来研究会产学研分会官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高维智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4084771号-2